题目:硅碳复合材料负极力-电耦合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/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动力学及其应用探究
时间:2025年9月25日 13:00-14:00
地点:JINNIAN金年会 F210会议室
报告题目:硅碳复合材料负极力-电耦合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
报告人:高翔 副教授(智能汽车研究所)
报告人简介
主要围绕锂离子电池硅/碳复合负极从事相关的定量分析与信息设计研究工作,通过多尺度多物理场计算方法揭示其力-电非线性异质耦合机制和失效机理,建立考虑力-电耦合的电极容量与耐久性定量设计准则。在Adv. Energy Mater., Energy Storage Mater.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,致力于将多场多尺度计算方法在固态电池体系中拓展应用。
报告摘要
锂电池液态电解质体系下能量密度基本达到上限,硅碳负极和固态电解质成为下一代电池突破该瓶颈的关键。硅材料固有的超大体积变化以及硅、碳之间的性能差异,导致材料内部高度非线性的异质化行为,其多物理场与多尺度耦合失效机理亟需深入理解。本报告将从液态体系下的力学-电化学耦合计算模型入手,深入揭示硅碳负极多尺度异质相互作用,阐明不同参数对于电化学、力学性能的耦合影响,并初步分析颗粒表面处理在固态电池体系中的调控机理和影响作用。
报告题目: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动力学及其应用探究
报告人:胡志锋 助理教授(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)
报告人简介
主要从事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动力学与热力学、结冰机理与防除冰技术、液滴能量捕集技术等研究,在Advanced Materials,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,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、博士后特别资助、博士后面上资助等研究项目。
报告摘要
在能源动力、航空航海、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下,液滴的调控与应用面临新的需求与挑战。受自然启发的超疏水表面为液滴行为的调控提供了强大的平台,液滴与超疏水表面的融合推动了界面科学研究的发展,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。本报告围绕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动力学及其应用展开,致力于揭示多尺度、多物理场耦合下的液滴动力学机制,并探索基于超疏水表面的先进能源技术与功能器件。